省人大代表陈仕楫:建议设立全省性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基金

海拔新闻 2025-01-17 20:11:02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许文玉)出席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陈仕楫建议,设立全省性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基金,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健全完善。

陈仕楫介绍,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未来基石,其司法保护状况关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与民族兴衰。“当前,海南省正开展护苗行动,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在法律援助、心理辅导、教育矫正等关键环节面临资金匮乏困境,严重制约工作成效与质量提升。设立全省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基金,可整合各方资源,为相关工作筑牢资金根基,有力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健全完善,是践行儿童优先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

对此,陈仕楫建议由省委政法委牵头,联合海南省财政厅、省司法厅、教育厅、民政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高院、省妇联等单位共同成立海南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基金。

财政专项拨付。省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设立专项,依据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规模与需求评估,每年安排固定经费,且随财政收入增长而适度递增,为基金提供稳定基础财源。社会各界广泛募集。搭建便捷捐赠平台,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踊跃捐款。对捐赠者给予税收优惠激励,企业捐赠部分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加倍扣除,个人捐赠可按较高比例抵税。对捐赠贡献突出者,授予荣誉称号并予以公开表彰,提升其社会美誉度与影响力,激发社会捐赠热情。

公益诉讼赔偿。在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侵害的公益诉讼案件中,将法院判决的赔偿款项按一定比例纳入基金,专项用于同类案件的预防与救助工作,使违法者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在经济层面得到弥补与转化,增强基金的自我造血与循环功能。福利彩票公益金切块。从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划出特定比例,定向注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基金。借助福利彩票广泛的社会参与基础,为基金开辟稳定且具公益属性的资金渠道,实现福利彩票公益价值在未成年人司法领域的精准投放。

对于基金管理,陈仕楫建议组建专业管理团队。由省委政法委牵头,联合省财政、司法、教育、民政等部门骨干力量,成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基金管理委员会。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权限,财政部门负责资金预算与财务管理,司法部门监督资金使用合法性,教育部门规划教育矫正资源配置,民政部门协同社会捐赠事宜等,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保障基金管理运营科学高效。

构建透明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资金收支流程与审批权限。实行专款专用,对资金流向全程跟踪记录,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与外部第三方审计。搭建信息公开平台,实时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明细、项目执行进展及审计结果,广泛接受公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确保基金运作公开透明、廉洁规范。

对于基金的使用,陈仕楫建议,可用于法律援助服务、心理康复援助、教育矫正支持、家庭支持计划、司法救助保障。

法律援助服务。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从案件受理到审判全流程的法律援助,包括聘请专业律师、支付法律文书制作费用等。根据案件类型与复杂程度,制定差异化援助费用标准,确保每位未成年人在司法程序中均能获得高质量法律支持,维护其合法权益。

心理康复援助。针对遭受侵害或涉案的未成年人,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开展一对一心理评估、疏导与长期康复治疗。设立心理辅导专项经费,按服务时长与专业难度确定付费标准,帮助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阴影,重塑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

教育矫正支持。为处于社区矫正或在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正的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文化课程补习费用、职业技能培训师资薪酬、实践场地与设备租赁费用等,助力未成年人提升知识水平与就业能力,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开启新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家庭支持计划。对于因未成年人涉案而陷入困境或存在教育管理失当的家庭,提供家庭关系修复辅导、家长教育技能培训等服务。列支家庭支持专项费用,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帮助家庭改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成长环境,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司法救助保障。对因遭受严重侵害导致生活困难或身心残疾的未成年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生活补助、长期护理费用等司法救助资金。依据未成年人的实际受损程度与生活需求,制定灵活救助标准与发放周期,确保其基本生活与医疗康复得到有效保障,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黄奕宏】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