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吕淑果:打造生态文明实践成果对外展示窗口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 柯育超 陈王凤/文 戴铭/图)1月15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在海口市举行海南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第二场)。
海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委员,农工党中央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淑果介绍,海南是海洋大省,蓝碳资源非常丰富,珊瑚礁、海草床面积是全国最大的,是中国红树植物的分布中心。2019年,《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海南实施碳汇试点。2022年经省委编办同意,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吕淑果表示,这几年,海南蓝碳的工作成型起势,可以从“国际”“研究”“中心”这三个词来概括。
通过“研究”,夯实了海南蓝碳发展的科学基础。2019年以来,系统开展碳汇的调查,在开展碳汇的过程和研究中,启动研发海洋负排放的技术,另外也开发了海南首个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和首个碳汇项目,推动这些碳汇项目走向市场。
对于海南蓝碳的交易机制建设奠定基础,面向“国际”提升海南蓝碳发展的国际水平以及影响力。三年来,举行两次大型国际会议,把国际蓝碳领域的科学家邀请到海南,推动合作交流。深入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蓝碳资源丰富以及蓝碳研究经验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研究,开展具体的项目推进。
说到“中心”,实际主要是利用“中心”这个实体,汇聚资源和智慧,主要是通过“引培结合”巩固夯实核心团队,另外,构建蓝碳学术和产业联盟。这三年来,与10多家单位建立框架合作协议,也与30余家单位联合发起中国滨海蓝碳观测与研究联盟。
“未来,希望大家能和我们一道守护海洋健康,持续挖掘海洋应对气侯变化的潜力,向海图强、向绿图强,打造生态文明实践成果的对外展示窗口。”吕淑果说。
【责任编辑:王俊超】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