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韦开蕾:做好海南“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 柯育超/文 戴铭/图)1月13日,海南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在海口市举行。
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如何发挥其特色和优势,委员们将有哪些建议?就相关问题,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韦开蕾用简单一句话回答:依托海南“三度一色”的特色优势和自贸港政策优势,做好海南“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换句话来说,就是要把海南“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好。
那么,“土”字怎么理解?韦开蕾认为,这个“土”,不仅包含了“土法”,更包含了“本土”之意,即充分依托和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生产和种植的农产品。海南的四大名菜、琼中绿橙等等都属于海南“土”货。再广义一点,海南的赶海、海钓也都能诠释这个“土”字。为什么?因为这就是海南“本土”的休闲渔业。再比如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过30%零关税政策的加工品,也是海南的“土”货,所以海南“土”货,可土可洋。
第二个字“特”,指的是找准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擦亮金字招牌,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精、准、新”的特色化发展道路。要坚持特色引领、市场导向、差异发展,提升打造一批优中优、特中特、小而精的特色产业。
第三个字“产”,在“土”和“特”的基础上,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化、产业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构建全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海南文昌鸡,不再只是农户房前屋后散养文昌鸡,而是走公司化、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构建“公司+农户+基地+市场”模式,把农产品增值效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韦开蕾说,海南具有无可代替的区位、气候、资源和政策优势,自贸港总体建设方案也提出,要在海南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所以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不仅是强农富民的产业,还肩负着“国之大者”,肩挑着国家的战略目标。相信随着越来越多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海南,海南这篇“土特产”大文章一定是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越做越美。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