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个国际减灾日 这些自然灾害应对知识大家要牢记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李兴民 )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今年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强调通过教育赋予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应对灾害能力,共享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技能,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区韧性建设的推动者,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
在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针对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等特点所造成的危害极大,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不断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多学一份自救知识,就多一份生命保障!我们深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因此,这些自然灾害应对知识务必大家要牢记!
一、 地震
地震的发生会带动房屋等建筑物的晃动,根据有关专家的数据显示,从开始到晃动结束时间大概在十几秒到几十秒,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保持冷静,充分利用这十几秒的时间,找到安全的避难所。
在室内
(1)就近躲避,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也可快速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
(2)要趴下,使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但不要压住口鼻,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蜷曲起来。
(3)远离窗户、镜子、炉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等。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或用被子、枕头等保护头部。
(5)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在室外
远离烟囱、水塔、高树、立交桥、高压线、路灯、广告牌等。
被困废墟
(1)保持冷静,保存体力。
(2)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尘,保持呼吸通畅。
(3)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危险物,并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5)注意户外的动静,伺机呼救,如敲击物体等。
做好自我保护
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向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使呼吸畅通,同时,尽量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再次发生。
二、火灾
火灾往往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大到工厂、办公区、学校,小到我们个人家庭中,短路的电线、煤气等等都会引起火灾,当火灾发生时,我们需要记住以下三个步骤:
捂住口鼻
当你意识到出现火灾时,拿出可用的毛巾、口罩、衣服等,喷上足够的水,将口鼻捂住。
熄灭身上火源
如果逃生者不幸身上着了火,应当立即脱掉着火的衣服,或者通过在地上打滚的方式将火熄灭。
寻找逃生出口
沿烟气不浓、大火尚未烧及的楼梯、应急疏散通道、楼外附设的开敞式楼梯等往下跑,一旦在向下跑的过程中受到烟火或人为封堵,应从水平方向选择其他通道,或临时退守到房间及避难层内,争取时间,进而采用其他方法逃生。
三、台风
及时关注台风预警信息。
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关紧门窗,必要时加钉木板或用胶布在窗户上贴成米字形。将阳台、屋顶等处的花盆、杂物等,及时搬移至室内或其他安全地方。
检查线路,准备手电、蜡烛,储存饮水,以防断电停水;多备一二日食物蔬菜,尽量不要外出。
四、温馨提醒
1.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家庭教育
请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时间,向孩子多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如地震避险、防洪防汛等。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
2.关注身边安全隐患,共筑安全防线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检查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电线老化、燃气泄漏、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当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全稳定。
3.参与社区活动,共建和谐家园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如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张 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