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区升昌村:一田双收 “稻虾共生”绘出绿色致富新画卷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洪羽宸 黄力萍 摄影报道)“稻给虾食物,虾供稻肥料,互利共生。”依托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与水土资源优势,三亚市海棠区升昌村创新实施“稻虾共生”项目,实现了“一田双收”的美好愿景,为乡村振兴开辟了全新的绿色致富道路。
稻虾共生 澳洲淡水蓝龙虾深受市场青睐
9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升昌村的“稻虾共生”示范基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水稻田下方,有着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下世界。只见一只只小龙虾在水底爬行,随后基地工作人员轻轻提起水中的虾巢,一只只蓝中透红的澳洲蓝龙虾便跃入眼帘。
“你看这只虾差不多有2两左右,它的钳子上透着一点红色的就是雄虾,雌虾则是通体蓝绿色的。它的肚子和屁股部分都是非常干净的,没有附着物。如果它这里很脏,吸附物很多,那么这只虾是没法存活的。”稻虾共生示范基地负责人李光祥提着一只活蹦乱跳的虾介绍道。
澳洲蓝龙虾以其出肉率高达42%而深受市场青睐。尚先生从80公里外的三亚市崖州区前来采购澳洲蓝龙虾,回去烹饪尝试后说道:“这是我第一次来买,很久前就听说这个澳洲蓝龙虾很好吃,确实感觉肉质非常饱满、弹牙,和普通的虾吃起来味道不一样,仿佛还带着点淡淡的水稻味,味道很新颖,这次只买了2斤,有点不够吃,估计以后还会再来回购的。”
一田双收 生态养殖绿色循坏互利双赢
据荟锋农业发展(海南)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徐元方介绍,稻虾共生的模式又被称为生态养殖绿色循环模式,水稻可以给虾提供一个遮蔽阳光和藏身的环境,龙虾每日产生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被稻田中的有益微生物系统分解,随后可以成为水稻的肥料。即创造了一个水稻和澳洲淡水蓝龙虾共生及轮作的生产模式,显著提升了环保和生态效益。
为了实现“稻虾共生”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荟锋农业发展(海南)有限公司引入了由浙江大学研发的高秆稻种。这种高秆稻的生长高度可达1.7米至1.8米,有效地为澳洲蓝龙虾提供理想的遮蔽和降温环境。徐元方介绍,升昌村“稻虾共生”基地于2023年5月落地海棠区升昌村,核心示范区共有30亩地,内有高秆水稻、漂浮稻、漂浮蔬菜等,按照“虾稻共生”方式种植,一年可以产出2茬水稻,一茬亩产约800斤。
“在稻虾共生的养殖状态下不会设定什么时候开始种水稻或是养虾,我们会根据每一块田的情况进行合理分配。比如4号田我要清掉了就会把虾全部捞出来,水稻有稻穗也可以采摘,没有稻穗的就继续留下来,让它吸收有机物质和营养。我们只采摘稻穗,留稻杆在田里滋生轮虫,这些轮虫又可以成为虾的食物,这也是一种良性生态循环。”徐元方说。
乡村振兴 项目开辟全新的绿色致富路
据了解,经过数月的精心培育,升昌村的“稻虾共生”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去年年底首批澳洲蓝龙虾上市以来,产品不仅畅销省内市场,还远销内地及供应给周边酒店、餐馆等场所,市场售价根据规格大小不同,在60元每斤至90元每斤之间波动。今年6月,第二批18万尾澳洲蓝龙虾的虾苗往“稻虾共生”示范基地投放,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大批量上市一批澳洲蓝龙虾。
随着“稻虾共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荟锋农业发展(海南)有限公司在各级农业管理部门指导下,与相关村合作社合作,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及成品收购,形成产业全链条开发,助力农户增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升昌村村民计划加入到这一绿色致富行列中来,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粮食的稳定生产,还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为乡村振兴开辟了全新的绿色致富道路。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