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丨土楼不土,尽显科学与艺术之美
造一座楼,需要图纸吗?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肯定需要
但问及世界遗产福建土楼
你将得到一个相反的答案——
土楼造型模式乃千百年相传之定式,建造时由泥木匠师与主家商定而成,并无图纸。这种临场即时性,靠的是匠师的经验承继积累与艺术和科学的智慧。
在华安,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土楼之王”二宜楼的建造,正是淋漓尽致体现了这种艺术与科学的智慧。
单体面积最大,“土楼之王”
二宜楼是世遗土楼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土楼,位于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
它以年代之久远、体量之庞大、设计之合理、保存之完好,独占福建土楼之鳌头,有着“土楼之王”“神州第一楼”等美誉,也是福建土楼中最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所谓“二宜”,即隐喻宜山宜水、宜家宜室之意。二宜楼作为封闭型家庭聚居空间形态,有其与众不同的大封闭环境与小封闭环境,影响着它的选址与总体设计布局。
而二宜楼的选址和总体设计,正是遵循着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一切力图同周边地理环境保持高度的和谐一致。
华安县旧名华崶,北拥戴云山,西倚博平岭,九龙江纵贯县内107公里,高山峻秀。当年徐霞客路过华安,亦惊叹其关山险阻,风景奇绝。
仙都镇,在华崶之东,群山环抱,溪涧纵横,海拔高程330米,年平均气温21℃,四季如春,雨量充沛,物产丰盈,风光旖旎。
二宜楼航拍图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二宜楼所在的仙都镇大地村在仙都盆地东侧,又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封闭环境。
这里山岭烟雾腾绕、草木葱茏,清泉甘洌,土腻石润,被古代堪舆家称之为“生气行于地”“主象根基浑厚而绵长”。实际上就是生态平衡良好,自然是有利于人居住的风水宝地。
二宜楼背靠杯石山,面临小溪流。楼前平坦开阔,风光秀丽。背倚高山,意味着护卫,显然有助于防风御寒;流水在传统观念里意味着财源滚滚,实则是有利于污水的排放。
世遗土楼——大地土楼群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而在建造上,二宜楼的设计也别具匠心。
因山势走向,二宜楼正门朝西,这样视野开阔,有利于防卫也有助于防风御寒。
华安二宜楼外景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同时,此地夏季多吹东南风,而坐东朝西,难免闷热,为消暑去湿,于是增开“挹薰”“拱辰”两个南北边门作为弥补。
在楼的右前方方虎台上,还建有一座玲珑剔透的玄天阁,形成左拥达摩岩、右倚玄天阁之势,左右照会,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建筑布局。
声可入,而箭不能进
据大地村蒋氏族谱记载,始祖蒋景容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因避倭祸,由海澄县鹅养山迁到大地村肇基。
二宜楼肇基祖蒋士熊系蒋氏第十四世孙(1677—1743年),为人刚直勤奋,早年榜列太学生,以建大圆土楼为终生志愿。年轻时买下楼基这一大片土地,便着手改溪道近五百米,平山整地,搬走一座小山头,到晚年积巨资“百万”,鸠工建楼,惜乎工程初见规模,不幸身先去世。
土楼内祠堂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继由六个儿子承志续建,方才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竣工。二宜楼的建造前后历时30年,工程浩大。据建筑部门测量,其占地就达十亩,建筑面积有33082平方米,房间215间,可见石料3900立方米,土方12000立方米,木材930立方米,黑瓦约40万片。
二宜楼俯瞰图
防卫功能是土楼建筑的第一需要,二宜楼的总体设计上对此十分讲究。
例如,砌石为基,夯土为墙,底层墙厚2.5米,厚度居福建土楼之冠。外环墙往上逐层收分,至三层顶部一分为二,墙体的一半约一米宽作为贯通全楼的隐通廊,每家设在板壁上的后门均与此相通,防御时可协同作战。
另一半宽约0.8米为四楼外环墙承重,上开内窄外宽便于射击的锲形窗洞(一至三层不开窗),窗洞之间的墙体内侧设灯龛,以便夜间照明。大门与南北边门都设双重硬木门板,外封铁皮内顶门闩,上设泻水漏斗,以防火攻。
传声洞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二宜楼每个单元的底层环墙都设有一个传声洞。这个传声洞为“之”字形,在建楼砌石基时就预先设置好,这样声音可以传入而箭镞却射不进去,且洞口细如裂隙,也不易被外人发现。当楼内人深夜晚归而楼门已紧闭时,可喊自家人来开门。
此外,楼内靠北还设有暗道,平日是下水道。危急时可撬起盖在暗沟上的长条石板,人从此处逃出。在二至四楼的楼板上,还开设了上下对齐的方形小口,掀开方形小口的活动楼板便成了垂直吊井,可提食物、弹药直接上楼,节省上下楼梯时间。
二宜楼正立面剖面图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两百多年来,二宜楼顶风冒雨,历尽沧桑。民国初年的华安境内,阴霾密布,土匪横行。
本村族人,警惕匪情,一旦侦知匪徒将至,立即扶老携幼、牵牛载物进住楼内。楼内人家腾出房间,热情接待,楼门旋即紧闭,严密防卫,固若金汤。楼中最多时曾住过八百多人。
待到风平浪静,土匪撤走,逃难者才离楼回家,故二宜楼有“防匪堡垒”之誉。
精美壁画,见证中西交流
二宜楼的建筑平面,在福建圆土楼中别树一帜。它既与永定、南靖的内通廊式不同,又与平和、诏安的一律小开间的单元式迥异。
二宜楼由四层的外环楼和单层的内环屋组成,共分52个开间,除门洞和祖堂外,均匀地分12单元。
二宜楼构造拆解 左图源《地道风物·闽南》
单元之间有防火墙相隔,“透天厝”大门与中心院落相通,四楼每家的后门与隐通廊相连,单元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内外通透。
这种建筑平面在福建土楼中是绝无仅有,即使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观点来衡量也是合理和适用的。
二宜楼走廊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心内院占地六百多平方米,院内有水井两口,这里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人际往来的共享空间,也是晾晒粮食和衣服的公共场所。
对楼外人说来,这些共享空间已初具家族的私密性,而各单元又使家庭的私密性得到了加强。这种私密性层次的变化,生活秩序的合理安排,满足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同需求。
土楼内院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二宜楼的装饰也十分有看点。二宜楼文化内涵丰富,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 幅,木雕349件,楹联163 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
单元内阳台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取材宏大而又雕刻精美的梁柱斗拱,生动逼真的华丽彩绘,对仗工整、意境清新的楹联,表现了土楼主人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抱鼓石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底层大厅门口一对青色抱鼓石,勒出如意锁、四龙戏珠等吉祥物,底部石础刻出神犬、青蛙等浮雕,凸显祈禳富贵幸福、子孙繁衍的寓意。
二宜楼古雕刻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更为特别的是,二宜楼内第3、6、10三个单元阁楼内,彩绘壁画体现出浓郁的西洋风格。不仅墙上张贴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外国的报纸,单元阁楼内还画有西洋彩绘和18面洋钟。有专家大胆推测:这些时钟彩绘很可能是当时世界各地的时差表。
二宜楼的西洋钟壁画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介绍,民国初年,二宜楼的蒋氏祖先曾漂洋过海,到印尼、马来西亚一带经商,他们将土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文化传播出去,又带回这些外国文化。而这些遗存的彩绘壁画,正是二宜楼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宜山宜水,宜家宜室
几百年来
二宜楼里世代子孙
秉承父慈子孝
和谐共生的家园情怀
恰如人们带着简单质朴的处世观
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
生生不息 源远流长
(原标题:闽人智慧丨土楼不土,尽显科学与艺术之美)
【责任编辑:杨 薇】
【内容审核:符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