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句话助您读懂中国经济半年报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发展质量提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同时,外部环境仍错综复杂,面对的风险挑战仍然很多。
以下九句话,或许能帮助您更深入地读懂这份“中国经济半年报”。
年初,疫情防控转段完成,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从全球看,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的直接羁绊已逐步过去,但这场世纪疫情所带来的衍生影响,并未与疫情本身“坐同一趟列车离开”。比如,三年疫情,让很多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家底儿变薄了”。再比如,三年多来,欧美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剧烈调整,其外溢效应蔓延至今。中国经济这半年,克服影响,恢复向好,不易。
中国经济不是在真空里运行。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投资放缓,全球需求收缩。这意味着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这半年,除了外贸本身的努力,关键是内需“顶上来了”。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样子出现“大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对中国经济来说,一方面,外贸要继续发挥生产供给能力强等特点,在不利中捕捉有利、创造有利;另一方面,让内需更加给力,仍是要义。
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得来殊为不易。夏粮生产,收获前“临门一脚之际”,局地遭遇“烂场雨”,靠全国上下的积极应对,创下历史第二高位的丰收。各项宏观政策显效发力,“组合拳”体现了作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六个“更好统筹”,哪一个都没放松。企业家们都很辛苦,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开局之年前半程的“恢复向好”,不是“等来的”“撞上的”,而是“干出来的”“抢抓在手的”。
看经济形势,不妨紧扣“形”与“势”。“形”在当下,“势”为长远。“形”体现前一段努力的结果,“势”关乎下一段前进的预期。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新产业成长壮大,新业态持续活跃,就业眼前有较大压力但整体形势正逐步改善,等等,中国经济的当下局面在恢复好转,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势”看得更加明显。
世纪疫情给整个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才有了经济“恢复”之说。而“恢复”,并不是让所有数据都回到疫情发生前的样子。经济运行要逐步回到曾经的水平、正常的轨道,而更多数据所反映的实践,不是“往回看”,而是“向前看”。结构的优化,新动能的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更有韧性的连接,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中更多的安全、更多的绿色,等等,“半年报”中那些体现“向前看”的数据,格外宝贵。
“向前看”的本质是追求“高质量”。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交织之下,中国经济的这场恢复,与以往不同,可能会多经历一些曲折,多遇到一些难题。在“半年报”里,有一些数据反映着当前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结构性难题,对此要正视。同时,更要看到有大量数据,从多个维度,体现着发展质量的提升。在与疫情冲击、全球化逆流等展开较量的这三年多里,我们没有耽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历史地看,这一点,格外有价值。
看“中国经济半年报”,能看到努力、收获、亮点,也能看到风险、挑战、难题。值得期待的是,一批致力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正在来的路上”。政策工具箱里的“干货”,正在有序拿出、投入使用,同时,还在源源不断增加储备。而开局之年持续推进的诸多改革举措,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本质上是改革问题。
书写这份“中国经济半年报”的,不光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还有亿万经营主体。它们在市场经济风风雨雨中摸爬滚打过来,承载着就业,创造着财富,推动着创新,体现着社会责任。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哪一行哪一业,缺得了充满活力的经营主体?看宏观政策是否有效,标准之一就是看能否持续广泛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一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了广大经营主体的韧性与创造力,尊重他们,帮助他们,相信他们。
中国经济,眼下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面对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的交织叠加,经济恢复,不会一片坦途。中国经济也从来就不是沿着坦途,轻轻松松走过来的。
这个时候,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尤为重要。全面、辩证、长远地看中国经济,其向好的趋势是笃定的。这笃定,来自于中国经济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考量,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的不断落地见效。
这笃定,也必然来自于中国经济广大参与者们兢兢业业的坚守,勇于创造的迸发。
【责任编辑:杨 薇】
【内容审核:孙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