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征程|备战备勤八个月 神舟医疗救护队准备好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于12月4日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为了迎接他们的返回,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舟医疗救护队从八个月前就开始了备战备勤。
“报告指挥员,发现01号、02号、03号救援目标,迅速开展査核。”
初冬时节,在戈壁深处的神舟搜救演练场,随着命令下达,3架医疗救护直升机引擎轰鸣,12名医疗救护分队战斗员携带医救器材,从30米高空直升机迅即机降至指定位置。
到达现场后,神舟医疗救护队员立刻“亮出”野外头颈脊柱保护及抗低温一体装置、止血预置针、骨髓腔穿刺输液系统等新科技,3秒钟骨髓腔穿刺成功、30秒止血剂注入、90秒脊柱保护完成。这是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舟医疗救护队应对极端复杂条件,组织开展实景实案实训演练的一幕。
特色医学中心担负航天员着陆场舱前急救、转运后送、总后支医院及返回后的康复等任务,着眼为航天员提供更可靠、更安全、更温馨的医疗保障。中心全面发挥医研双轮驱动力,支撑医疗实战保障力,组织研究创新、反复检验急救装置。
中心主任、神舟医疗救护队队长顾建文介绍,“医疗护航飞天,首要就是科技先行,中心履行医疗与科研双重职能,实现医疗与科研深度耦合,既是提升航天医疗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心的使命任务、责任担当。”
神舟医疗救护队转场转战数千里、备战备勤八个月,从打牢组织桩、思想桩、技术桩入手,针对严寒极冷情况下抗低温、夜间微光视线不清、因风致冷致寒等特殊要求,反复研讨寒区暗夜医疗保障策略,细化各类医疗救治预案13种,优化伤情处置标准化程序,瞄准任务特点系统设计低温防寒多功能手套及模块化、信息化、一体化携行医疗平台,编制医疗战备物资信息管理软件等,提高疫情防控防护等级,力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托底,努力实现了接人向救人转变、依靠经验向大纲规程转变、能用堪用向精确可靠转变、会查会用向条件反射转变、己有己训向运用自如转变、说得过去向严格落地转变。
“航天员返回在即,接下来我们要继续立足岗位、不懈奋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必胜善成的信心、舍我其谁的胆气、精准处置的技术、吃苦奉献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护航神舟的医疗保障任务。” 队员朱明博士坚定地表示。
科普小课堂
航天医疗专用低温防寒多功能手套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于夜间严寒天气下返回东风着陆场,受地理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低温状态给医疗救护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确保各项医疗救治顺畅精准,神舟医疗救护队设计并装备了“航天医疗专用低温防寒多功能手套”。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暖功能
1、手套各项指标均符合《手部防护—防寒手套》(GB/T 38304-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适用于最低至-50℃的气候环境中,需要双手进行精细操作的作业活动;
2、手套采用五层材料制成,最内侧为棉柔材料,确保手部的舒适感,依次向外分别设有可伸缩纤维层、保暖纤维层、抗菌面料层和防水透气面料层。掌指关节和拇指关节处分别为拉链式设计,外层为加长延伸设计,同时具有自收缩功能,确保了手腕与前臂间的密封性和活动度;
3、在兼顾舒适性和功能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特殊环境适应性,选用面料同时具备保暖、防风沙和防水功能;
4、手套背侧内层拓展大小约6×5厘米的活动性夹层,可置入自发热材料或电加热片,提升保暖功能。
二、操作功能
1、手套外层设有一体式挂钩,用于整体脱下后直接挂于衣物或包具处,方面穿脱和携带;
2、当需要完成手部操作时,可通过将拉开掌指关节和拇指关节处拉链,将指端手套部分向后折叠,通过魔术贴固定于手背处,从而使手指全部暴露进行精细化操作动作,也可随时将手指回缩至手套内取暖;
3、拇指表面材料可触屏设计,保证了指端皮肤覆盖情况下的仪器操作准确性;
4、手掌侧防水透气面料层外增加防滑抗阻材料,保证了抬举搬运或抓握动作的稳定性和舒适感。
(原标题:航天新征程|备战备勤八个月 神舟医疗救护队准备好了!)
【责任编辑:符月莹】
【内容审核:孙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