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批秒办!海口国家高新区“极简审批和企业服务平台1.0”上线

椰网 2020-08-18 22:23:05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王辉 摄影报道)8月18日下午,海口国家高新区举办“极简审批和企业服务平台1.0”暨“4008518888”招商热线开通新闻发布会。正式上线“极简审批和企业服务平台1.0”以及开通“4008518888”招商热线,这是高新区又推出的两大服务投资企业和提升园区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同时,平台系统将依托“海口城市大脑”数据支撑,并以海口城市大脑移动端总出口“椰城市民云”为端口接入,招商热线与12345市民热线平台互通,实现全年24小时中英文服务,与企业、市民共享智慧成果,让客商享受更好的投资服务。

10项秒批秒办 10项创新服务

园区营商环境再升级

据介绍,该平台系统最大的亮点是构建了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线上服务平台,从招商咨询、项目建设、运营支持、发展提升等环节均可以在线解决,并提供365天乘24小时多语种服务,多项审批逐步推进在线秒批。此外,还为园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高企认定”等高新区特色服务。

本次上线的服务平台主要分为“极简审批”和“企业服务”两大板块,共推出10项专业证照“秒批秒办”事项,以及10项企业创新服务,全面推进园区“放管服”深化改革,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极简审批”方面,上线的秒批秒办功能包含7个工改事项在内共10个审批服务事项。

秒批事项:

一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

二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

三是人民防空地下室规划审批。

四是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报建审批。

五是辖区单位附属绿地范围内移植树木审批(50株以下)。

秒办事项:

一是城市道路挖掘许可。

二是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

三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

四是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审查备案。

五是劳动用工备案。

平台系统通过与海南政务服务网的信息共享,实现“极简审批”项目规划函和施工介入函的容缺线上一键办理,快速实现项目的提前介入服务;实现告知承诺事项容缺秒批、部分审批改备案事项秒办,都是对极简审批深化改革新的探索和实践。

“企业服务”方面,高新区围绕企业需求,推出了10项线上服务功能:

一是“今日高新区”栏目全年365天不间断,每日以七国语言发布专家评论和新闻,聚焦国内各高新区发展动向、国内外科技要闻。

二是“招商热线”栏目,将园区400招商热线电话与12345市民热线打通,提供中英文365天+24小时服务,为国内外企业和客商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服务

三是“政策智配”运用大数据分析,可精准匹配个人、企业、科研机构等所需优惠政策。

四是“高企认定”创新打造“企业自评”系统,可实现高企智能诊断、提供相关培训。

五是“人才服务”板块提供精准求职招聘、线上培训等服务。

六是“知识产权”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科学评估专利价值,为成果转化提供价值参考。

七是“文献检索”依托海量文献数据库,为科研文献查找提供便利。未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开设,园区企业还将无障碍访问国外网站,下载外文资料,解决企业、科研机构获取更多文献资料的痛点。

八是“临水临电”让企业无需跑腿就可线上办理,生产建设无后顾之忧。

此外,在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还与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实现互联互通,企业可在系统上实现快速办理“子女就学”“人才认定”等事项。

在发布1.0版本的同时,高新区已经在谋划2.0、3.0等版本,将实现监管端也上线链接,开发“企业秘书”“外商投资服务”“合同管理”等新功能,助力“智慧海南”和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海口服务最好、项目落地最快、营商环境最优的园区。

近年来,高新区作为全省三个改革试点园区之一,在海南省率先推行“极简审批”,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形成了可示范、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成果,并推广应用到全省重点产业园区,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下一步,高新区将依托信息化技术,逐步深化极简审批改革。

“热线”24小时开通

全天候服务不打烊

迎着自贸港建设的春风,给高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迎来了新的投资热潮。今天,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口国家高新区4008518888招商热线正式开通。这是高新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改善营商环境的又一项新举措,国内外企业家可以通过热线迅速同园区建立沟通渠道,实现投资便利化。

园区招商热线将与12345市民热线平台互通,实现全年24小时中英文服务,同时,高新区已经成立了12个招商小分队,并积极筹建海口国家高新区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引进专业化、国际化招商人才,加强招商队伍力量。

【责任编辑:张美儿】

【内容审核:曾  琪】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